加入收藏 | 設為首頁
發布時間:2016-2-14 9:59:17 閱讀:9833次
油價的暴跌折射出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巨變,產油國在這場國際博弈中正在自我邊緣化。
英國石油公司預測,2016年下半年全球的油庫將被填滿。美國高盛公司則認為,油價很可能跌破20美元。即便如此,歐佩克并沒有做出限產的決定。這一次,石油戰爭發生在產油國之間,每個國家都不愿意丟掉在國際石油市場的份額。油價的暴跌折射出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巨變,產油國在這場國際博弈中正在自我邊緣化。
油價在短短一年的時間中經歷了斷崖式的下跌。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,但是產油國之間爭奪市場份額的博弈是主要原因,石油市場已經出現嚴重的飽和,限產就意味著丟掉難得的市場份額以及美元收入。
而產油國除了石油收入之外,幾乎沒有支柱性的收入來源,石油收入對產油國來說不僅是白花花的銀子,還有國內的政治經濟安全?,F在油價暴跌,維持收入的最好辦法還是增加份額,所以,過去一年多時間來,沒有哪個產油國作出限產決定。
石油本身具有商品、金融和地緣政治三重屬性,因此,油價的漲跌也是變幻莫測。就地緣政治來說,雖然中東、北非地區的局勢不太穩定,但是產油區的形勢還比較樂觀,加上伊朗核協議的全面達成和貫徹,伊朗的巨量石油將被投入到市場之中。
除此之外,在北美發生的頁巖油氣革命,改變了國際油氣的供給結構,實現了供給的多元化,尤其重要的是讓美國這個石油的消費國正在轉向輸出國。從金融層面來看,強勢美元時代已經來臨,以石油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處于下降的周期,美國的經濟周期與產油國的周期并不同步。
最后,作為商品的石油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,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需求在下降。短期來看,石油市場的供需結構難以逆轉,油價處于下降的通道。產油國之間競爭還將繼續,石油戰爭的內涵已經發生深刻的變化,從需求端轉移到供給端,更大的危機來自于全球能源消費結構的變遷。
產油國在未來的全球地緣政治經濟結構中的地位面臨著“沉降”,作為補救的措施,產油國必須將高成本的能源生產商擠出市場。沙特從石油暴跌開始,就表示要尊重市場的規律,因為沙特的石油生產成本比較低,但是沙特的剛性支出成本并不低,如果低油價持續兩三年,沙特財政將面臨破產。隨著油價的下跌,產油國之間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,最終,誰能勝出,殊難預料。對于石油消費國而言,如果能夠借著低油價改變自己的能源消費結構,那將獲得結構性的優勢,最終改變石油安全的內涵。
(來源:新京報)
中國石油 | 中國石化 | 中國海油 |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| 中國石油和化工網 | 石油工業標準化信息網 | 國際能源網 |
Copyright ?2011-2024. 河北中捷石化集團